我们正在向新域名迁移,3秒后自动跳转
We are migrating to new domain, will redirect in 3 seconds
jackwish.net -----> zhenhuaw.me
流浪地球
毁誉参半,世间之事大体都离不了这四个字。有人指出基本设定的逻辑缺陷,有人提出相应的潜在解释;有人声称这是中国科幻之光,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;当然也绝对少不了罗列影片中各种细节、彩蛋的同学(1, 2, 3)。
因为流浪地球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,为防止歧义,后文将用「原著小说」和「改编电影」分别指代,不再提及「流浪地球」。
我认为改编电影是,一部以原著小说为背景,借鉴了瓦力、2001太空漫游、地心引力等影片的,具有浓烈中国特色的科幻灾难煽情片。在此,我想谈三点。
流浪地球改编电影宣传照
电影
在我的概念中,流浪地球电影可以算及格(如果加上一些影片之外的因素可以得 70 分),原著小说值 80 分。原著小说是科幻小说,但改编电影却不是科幻电影。
首先需要说明,及格分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成绩。问题在于太多人对及格有着错误的理解。以高考为例,北京 2018 年文科理科二本的录取线分别是 488 分和 432 分,换算成百分制分别为 65 分和 57 分。高考及格就能上大学啦!别忘了,还有约四五成的初中生是没有高中上的。形成「及格不行」这种观念源自幸存者偏差效应。
我说流浪地球不是一部科幻片是因为电影的内核不是科幻,尽管从制作方到媒体到观众好像都在说科幻。在改编电影中,只用了这么几个原著小说的设定:推动地球、地下城市、气候剧变、火星逃逸,并且是作为背景而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实质上和剧情关系较大的是其他美国科幻——空间站的空间行走和智能主机借鉴了 2001 太空漫游、瓦力(机器人总动员)、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;地面的剧情让人感觉是公路片,一点也不科幻。
虽然看起来上面好像在给负面评价,但我认为改编电影必然是国内影史重要的里程碑。首先,刘慈欣作品的粉丝基数庞大,而其作品难以通过荧幕展示。改编电影作为其作品的荧幕首秀(尽管几乎不是同一个故事),两周内票房就冲进历史前三,很难得。其次,我朝的影视从业者一般只会弄人情关系或者武侠那一套,科幻这样的类型片(姑且将改编电影暂时列为科幻片)少有能看,改编电影一定是进步过程中的醒目标志。再次,经过这几年的发展,国内的特效水平确实也上来了(这一点徐克居功至伟),技术上可能不会落后欧美太多。尽管运用好这种技术是另外一个问题。最后,本片标志着我朝电影人对在影片中煽情手法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,可以熟练应用于类型片,要知道掌控情绪可比艺术有商业价值多了。
我无意质疑制作团队投入的精力和资源,但就个人而言,观影体验不是很好,我体会不到这是一部优秀电影作品的感觉。刻薄一点说,甚至有种看春晚的感觉——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这一点可以谈得更具体一些。和绝大多数平庸的影片一样,全长约两小时的本片,砍掉一半内容完全不影响成片效果。这些可以砍掉的部分包括:第一,所有关于朵朵的部分可以全部砍掉,没有任何作用;第二,描绘父子家庭冲突的部分可以砍掉,主线不是讲家庭伦理的;第三,救援小队全程可以只留两三个角色,其他人物没能为主线服务,反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;第四,空间站的俄国人角色很奇怪,花费了大量时间只有那瓶伏特加有点作用;第五,空间站的休眠设定毫无必要,看起来似乎为了合理化智能系统接管,但和休眠毫无关系;等等等等。
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可以砍掉的部分呢?为了煽情。并且是为了煽情而煽情。朵朵、父子等家庭矛盾虽然和剧情主线无关,但是可以家庭是最容易煽情的;救援小队角色之间的冲突虚无到看完后绝对记不住任何一个,但这么多炮灰角色一路上不停的死,不停的「牺牲小我」煽情是很容易的;等等等等。
在我看来,制作方其实不知道该怎么拍这部电影,于是将欧美历史上有影响的科幻片借鉴了个遍。这种假性「百花齐放」带来的结果是元素的点太多、太弱,无法构成有效的逻辑链,最终导致观众迷失在影片中,只能讨论特效。这一点和煽情是一体的,因为不知道怎么拍,只能疯狂「致敬」各个经典作品,那么影片效果怎么保证呢?靠煽情啊,多死点人就行了。
有人可能会说,不对啊,这不是小说改编的吗,怎么会剧情不严密呢?就像开篇所述,改编电影只是用了原著小说的基本设定,剧情的矛盾推进和原著没有任何关系。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因为原著小说中的冲突不能用,因为审核肯定过不去。原著的最大冲突是——剧透预警——一大群民科通过民科的方法,以为自己发现了流浪计划是不存在的,是阴谋论,进而发动民粹运动夺取控制权,将全部几千名工作者集体杀害,而就在此刻太阳发生『氦闪』——原著小说中会地球毁灭的形式。
在我和谐大天朝,怎么能允许发生这种故事呢?就像有句话所说:有些事情啊,不能细想,要是这一细想——哎!你还别说,还真就是体制问题。
舆论
Kris Who 事件过去三个月,刷榜、买热搜、发软文在我朝早已是行业标准,无论是明星工作室控场,还是粉丝团体操盘。
这些推动性的信息轰炸遍布各个平台,而这几年自媒体的兴盛更是将舆论阵地延伸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寸。挺难理解自媒体,因为基本上没有产出有价值的原创信息。这里的「有价值」是广义的概念,包括类似科普这样的将知识带给大众,幽默娱乐性质带给大众欢乐,或者是独特的创作等等。但是很可惜,几乎全部的自媒体都在重复同样的信息,就像无数台复读机那样。「三人成虎」啊!
改编电影在上映前几个月就进入各种媒体渠道。主要话题包括刘慈欣作品首次荧幕展示、万达「撤资」吴京救场等等。到上映后的话题度攀升,然后出现四星改一星、四五星改一星、影评人收钱改名等话题。甚至闹到后来,豆瓣应用在 app store 等应用商店被打一星。
流浪地球豆瓣评分(2019-02-16 导出)
毫无疑问这是当下的热门话题。但关于最近闹得比较厉害的影片质量有几点:第一,个别热评从高评分改为低评分不会改变总体评分,目前改编电影仍然维持着 7.9 分,如上图。第二,各个星级的评分分布来看,基本上是正常的——趋向于正态分布。第三,无法理解给豆瓣 app 打一星是什么操作。毫无疑问有人在刷分,无论是有组织还是无组织的。但是没关系,豆瓣的用户体量已经能抵御了。关于这一点不妨看一下纯洁心灵·逐梦演艺圈的评分分布,那 1.2% 的五星评分不是刷的就见鬼了,但这并不妨碍总体得分仍然是一星。
这里的问题在于,有人在有意地引导舆论。这不是第一次了,我朝现在有一群人非常善于操纵舆论,尤其是通过激发人们的情绪,将社会上的普通人民群众贴标签对立起来。更为可惜的是,大家还真就被操纵了。于是我们有了最后一个话题。
特色
由于原著小说基本设定的存在,影片上映前就开始造势——中国人会拯救地球,而美国人会逃跑。影片中又无数次强调所谓的乡土家国情怀,只有中国人会为了拯救地球不惜一切。我真的无言以对,欧美的影视作品都被吃了吗?近几十年经济稍微赶上了一点,心态就膨胀得不行。很想说傲慢和无知,想想还是算了吧。
我不承认我朝有优秀且极大区别于西方的家国情怀。当下宣扬的家国情怀不过是我朝几千年「忠君爱国」的重新包装。本质上还是民族主义,在浅层则是对群体的依附。虽然改编电影从各方面想将定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,但什么是集体主义?集体主义,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,个人权利受到集体权利的限制,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、民族、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,是一种精神(来源)。
所谓集体主义如今已经演化成剧烈的社会矛盾和观念冲突。即使是对一部电影的观感,相当多的人也无法接受其他人与自己相左的看法。在舆论操盘手的推动下,竟产生了给豆瓣 app 打一星这样滑稽的事情。
我尊重以吴京和郭帆为代表的影片制作团队,他们带到荧幕上的作品可能是当下我朝在科幻方面最好的水平。平心而论,打「家国情怀」的牌也无可厚非。只是近年来我朝有种倾向——所有的文化、艺术等等都在工具化,都在为一个具体的价值观服务。是什么价值观呢?我说不清楚,我只是有这样一种感觉。
装载暴风雪 1.01 号机的 安-225 运输机
这里给一个链接:红色夕阳-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小史。我朝群众心态日益膨胀,已经完全不把俄罗斯放在眼里,开始想和美帝平起平坐了。链接中的文章让大家看看在上个世纪,濒临崩溃的苏联在航天领域的一点小小的工作。注意其中一个细节,抛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不论,苏联人为了运暴风雪号,很轻易地(从设计应用只花了四年)到就设计了一架世界最大的运输机。三四十年过去了,我们组装的大飞机仍未商用。如此的苏联败在美帝手上,而美帝又毫无对手地发展了几十年。厉害国的牛皮是怎么吹得出口的?民族主义为什么敢煽动?
还是邓公说得对啊:「我们既有‘左’的干扰,也有右的干扰,但最大的危险还是‘左’。」